寶寶積食時,身體會發(fā)出的這幾種信號!
2020.01.14 4609人閱讀 來源:愛博恩婦產(chǎn)醫(yī)院
春節(jié)即將來臨,通常春節(jié)期間家里都會準備許多好吃的食物,一些孩子自制力差,經(jīng)常會一不小心就吃出了積食,我們所說的“積食”,也就是“消化不良”。這個時候?qū)殞毾胪?、疼痛、難受、哭鬧,哼哼唧唧感到難受。
那么,寶爸寶媽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積食?遭遇積食之后爸爸媽媽該如何處理?
孩子積食時,身體發(fā)出的5種信號
口臭、舌苔厚
孩子積食后,胃里消化不了的食物堆積在腸道里,被菌群發(fā)酵,從而產(chǎn)生口臭般難聞的怪味,同時舌苔也比較厚。
肚子脹氣、頻繁放臭屁
積食的孩子容易在飯后頻繁的打嗝、放屁。而且經(jīng)常喊肚子疼,食欲變差,也特別挑食。
手發(fā)熱,腳出汗
如果孩子平時不怎么出汗的體質(zhì),手心腳心突然變的容易出汗、發(fā)熱,就是說明積食化熱了。
便秘、腹瀉
健康孩子的排便次數(shù)都是有規(guī)律的,如果變頻繁或次數(shù)減少、排便困難、拉肚子、便便惡臭,這些癥狀都說明,你的孩子積食了。
情緒急躁,睡眠不好
睡覺的時候不安分,在床上一直翻滾、容易蹬被子、磨牙、說夢話;平時情緒急躁,愛哭鬧,難以集中注意力,這也是積食發(fā)出的信號。
寶寶積食要怎么辦呢
食療法
糖炒山楂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fā)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孩子吃一點。
山藥米粥
做法:取干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捏積治療
首先把寶寶放平,讓他俯臥在床上或家長膝蓋上。家長站或跪靠在孩子腿部旁邊,可以用手輕輕撫摸幾下小兒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進行捏積。
捏積的基本手勢是兩只手呈空拳狀,小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彎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對準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捏積時應從患兒尾椎和肛門之間的長強穴開始,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后沿著督脈,自下而上,左右兩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順序,自尾椎下的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當?shù)皖^時頸椎處有一個凸起較高的骨頭,醫(yī)學上叫做第七頸椎。第七頸椎下有一個凹陷,這個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這叫捏一遍。如此循環(huán),根據(jù)病情及體質(zhì)可捏拿4-6遍,一般每天捏一次。
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更多了解可以咨詢客服或預約兒科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