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必須大補特補?做到這三點了嗎?
2018.01.12 3519人閱讀 來源:愛博恩婦產醫(yī)院
產婦在分娩的時候,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經歷著巨大的能量消耗。分娩時的出血,創(chuàng)傷,都損耗了大量體力和氣血。而產婦坐月子時,是分娩后關鍵的恢復時期,由于產婦身體比較虛弱,因此坐月子時,產婦要通過膳食補充相關營養(yǎng)以促進身體恢復。不同的分娩方式在產后飲食上也有不同的要求,重點是,產婦身體能否補回來,月子期間的飲食不能隨意。因此產婦在產后除了充分的休息,適度的調養(yǎng),合理的飲食也非常重要,這樣才有助于快速恢復。
說到產后飲食,很多人以為多吃補品,就可以把身體氣血調補回來,但其實這是個誤區(qū)。清代醫(yī)家著作《胎產心法》里說:“產后不宜一切滯氣堅韌難化之物,及生冷膩滑,皆不宜食。恐新產脾胃氣虛,難于運化,易致內傷也。”
也就是說,產婦的飲食既要營養(yǎng)豐富,又要易于消化,生冷辛辣油膩的都不能吃,否則容易傷了脾胃,產生其它疾病。
產后進補要點
1、飲食清淡
就像前文所說,產后的飲食要避免肥甘厚味,尤其是本身有水腫現(xiàn)象的產婦,要低脂、少油、少鹽,以免體內潴留過多水分,加重肝臟負擔。
2、少吃多餐
產婦產后的身體多會虛弱,食欲也不佳,所以建議每餐的份量不宜過多,餐次也適當增加。如果身體特別虛弱,或者傷口未愈的產婦,建議采取流質到半流質,再到固體的進食順序。避免一下子吃太多,造成腸胃負擔,不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轉化。
3氣血調理
在經過分娩后,產婦往往是氣血兩虛。在傳統(tǒng)的坐月子習俗中,各類具有地方特色的滋補月子餐是少不了的,比如客家人的雞酒,廣州人的豬腳姜,這些膳食對氣血調補都有一定作用。但是對于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有其他疾病的產婦,卻不一定能吃這些滋補品,所以特殊產婦的產后飲食,最好去營養(yǎng)門診咨詢醫(yī)生,去了解適合自己的飲食宜忌,或者定制屬于自己的月子食譜。